大洪水:
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突襲緬甸,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緬甸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這場災難共造成22980人死亡,42119人失蹤,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約翰·霍姆斯9日說,聯合國估計150萬人受到災害嚴重影響。
“納爾吉斯”為何導致如此重災?一些專家分析了原因,首要一個便是,這場風暴此前罕見,屬于“五百年一遇”。
5月7日,在緬甸仰光南部郊區,一名男孩站在被熱帶風暴毀壞的房屋前。聯合國負責人道救援事務的副秘書長霍姆斯說,國際救援物資正陸續進入緬甸災區,但遠遠不能滿足救災需求。目前,最重要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盡可能多的救援物資運到災民手中。 新華社/法新
風暴路徑
“納爾吉斯”的移動路徑出乎專家意料。
世界各主要氣象預報部門4月28日從“納爾吉斯”向印度靠近時便開始監測其移動路徑。如氣象部門所料,風暴向東急轉。然而,它沒有按照慣常路線進入孟加拉國或緬甸西北部山區,而是突襲緬中部地勢低平的伊洛瓦底三角洲。
美聯社9日援引美國關島大學氣象學教授馬克·蘭德的話說:“我一看到(風暴)路徑圖就說,‘噢,這下可糟了。’將會形成巨大的風暴潮,簡直就像‘卡特裏娜’颶風襲擊美國新奧爾良。”
美國“地下氣象員”組織官員傑夫·馬斯特斯說,風暴“路線東轉非比尋常”,矛頭直指“緬甸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風暴登陸地點的地形也不利于減少其威力。
AccuWeather.com網站氣象預報主任肯·裏夫斯說,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域廣闊,地勢低平,以致風暴潮上岸之後勢不可擋。
此外,伊洛瓦底沿海地區多為養蝦場和稻田,缺少林木,這也助長了風暴威力。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專家傑夫·尼克尼利說,地表缺乏植被保護是重災發生的主要原因。
這張緬通社5月7日提供的照片顯示了受災最嚴重的伊洛瓦底省一村鎮的災後景象。目前,世界各國正在向緬甸災區提供緊急援助。緬甸國家電臺7日晚間報道,已有7個國家的人道援助物資運抵緬甸。據緬甸官方宣布,2日和3日襲擊緬甸的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目前已造成2.2萬人死亡,4.1萬人失蹤。 新華社/緬通社
全球變暖?
一些環保主義者認為,全球變暖也是重災原因之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去年提出,海水溫度上升將使熱帶風暴風力更大、雨情更重。
印度一環保組織負責人蘇尼塔·納拉因說:“盡管我們無法把具體災害歸咎于氣候變化,但有足夠科學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會加劇熱帶風暴。”
“‘納爾吉斯’是一個徵兆,”納拉因說,“風暴受害者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他們的遭遇提醒著這個富裕的世界:我們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做的努力實在太少了。”
但不少人持不同意見。一些專家在美國氣象學會今年1月召開的一次大會上提出,海水溫度上升可能會減小風暴和颶風的強度。
美聯社7日援引馬斯特斯的話說,印度洋地區氣象數據“出現時間太短,質量不夠好,不足以用來判斷全球變暖對熱帶風暴的影響作用”。
這張緬通社5月7日提供的照片顯示的是受災最嚴重的緬甸伊洛瓦底省的災民向運送救援物資的直升機招手。目前,世界各國正在向緬甸災區提供緊急援助。緬甸國家電臺7日晚間報道,已有7個國家的人道援助物資運抵緬甸。據緬甸官方宣布,2日和3日襲擊緬甸的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目前已造成2.2萬人死亡,4.1萬人失蹤。 新華社/緬通社
經驗不足
緬甸氣象部門在風暴登陸前6天已發布氣象預警。緬氣象與水文局(DMH)4月27日開始發布“納爾吉斯”強熱帶風暴預告,5月1日向全國媒體發送簡報,2日風暴登陸當天,報紙頭條均為相關消息。
然而由于“納爾吉斯”是40年來第一個在該國登陸的熱帶風暴,民眾顯然缺乏抗災經驗。
1991年4月,熱帶風暴襲擊孟加拉國,引發洪水泛濫,大約13.8萬人死亡。由于吸取了這一災難的經驗,孟加拉國建立了更廣泛的預警係統,並有了一套抗災措施。孟抗災專家阿提克·拉赫曼介紹經驗說,事前將“風暴襲擊地的居民轉移到別處”可非常有效地減少傷亡。
然而,另一些專家認為,考慮到緬甸受災區域較大,涉及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再加上不少村莊地處偏遠,信息、交通不暢,事前疏散、轉移人口的難度非常大。蘭德說,大規模轉移人口說來容易,但具體操作起來很難,因為災區民眾“無處可去,或因害怕失去財產而不敢離開家園”。
美國也有“吃一塹長一智”的經歷。
2005年8月,颶風“卡特裏娜”襲擊美國,盡管事先有預報,但風暴襲擊地很多居民沒有依照指示轉移,軍隊事後派出2.8萬名士兵參與救援,然而軍隊到達災區時距颶風登陸已過幾天時間。
這次災害導致南部數州1500多人喪生,新奧爾良損失慘重。吸取了“卡特裏娜”的教訓,同年9月,美政府有效扛住了颶風“麗塔”的襲擊。(楊舒怡)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緬甸因熱帶氣旋「納吉斯」侵襲而受到重創,這是個重要的稻米生產區,產出勢必受到影響,對目前全球面臨糧荒情況是雪上加霜,糧價又添加一項不安因素。
中央社9日報導,緬甸這次的熱帶氣旋重創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這地區是緬甸重要的稻米生產地,「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當地漁業和農業受損程度尤甚於南亞大海嘯;美國駐緬甸代辦維拉羅薩說,這場風災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十萬人」。
梁國源表示,據曾居住在當地的人員轉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這地區因是重要產米區,導致農民把樹砍光過度開發做農田用,才會導致這次風災這麼嚴重。
梁國源指出,緬甸在世界經濟上原本地位不高,過去大家知道主要是礦產 (如緬甸玉)及稻米的輸出國,但近年因全球糧食缺乏之際,緬甸在國際經濟上才開始被談及,很明顯的,這次緬甸風災過後,原本對稻米出口轉呈保守的東南亞國家現在更不可能出口,已經影響全球稻米供應。
梁國源表示,稻米其實在全球是很重要議題,甚至有國家倡議要像「石油輸出國組織」一樣,成立「稻米輸出國組織」,雖然能否成功不得而知,但這已透露出稻米是有供應的問題,只是在台灣沒有缺米的問題,大家比較少關注在這一塊上。
梁國源認為,緬甸稻米一旦減產,對東南亞靠進口國家而言,國內的物價及通膨壓力將更大,特別是進口稻米國家通常又都是較貧窮,糧食支出佔人民所得比例高,需要關注是否會導致更進一步的社會問題。
梁國源認為,當全球面臨糧荒問題之際,緬甸風災無疑是再雪上加霜,為全球糧價再增添一項不安因素
- 留言者: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5-13 00:35:20
世界的災難最近已不斷發生
希望上帝能照顧並愛護生還者心靈上的安慰及物資上的足夠
和照顧死去的靈魂
雖不能幫上什麼忙
只能夠為他們祈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