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蛇神與中國的應龍極是同一物種
瑪雅人現存的最大的古城——奇岑·伊紮城中有一座以羽蛇神庫庫爾坎命名的金字塔。金字塔背面兩底角雕了兩個蛇頭。每年春分、秋分兩天,太陽落山時,可以看到蛇頭投射到地上的影子與許多個三角形連套在一起,成為一條動感很強的飛蛇。瑪雅人認為春分羽蛇神降臨,秋分羽蛇神飛升。這種奇景全世界就這個地方,這兩天的日落時分才能看到。瑪雅人視其為羽蛇神的神跡降臨,並根據這一景象出現開始種植玉米。
庫庫爾坎金字塔瑪雅人甚至整個中美洲普遍信奉羽蛇神。按照傳說,羽蛇神主宰晨星、發明了書籍、歷法,還給人類帶來了玉米。同時羽蛇神還代表著死亡和重生,是祭司們的保護神。古典時期,瑪雅“真人”所持的權杖,一端為精致小型的人物,中間為小人的一條腿化作的蛇身,另一端為一蛇頭。到了後古典時期,出現了多種變形,但基本形態完全變了,成為上部羽扇形,中間蛇身,下部蛇頭的羽蛇神行象。
羽蛇神
應龍,大家有沒有發現,羽蛇神的形象居然和應龍有幾分相似。我國在內蒙古發掘的目前最早的龍形文物,就是雙翼蛇身的。後來中國龍的形象定型為牛頭鹿角、蛇身魚鱗,虎爪長須,能騰雲駕霧。這樣的形象不能說和羽蛇神百分百相似,但蛇身主體騰飛之勢是基本一致的。此外,如畫廳屋頂上畫的羽蛇頭,瑪雅祭司所持的雙頭棍上的蛇頭雕刻也與中國龍頭有很大的類似。大家知道,中美洲許多民族同樣信奉羽蛇神,與中國龍有關的雨水紋圖案也可在中美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古跡中發現。
應龍
就神性來說,羽蛇神與應龍也有許多相似。
在中國,龍主布雨控水,尤其應龍是為祖龍,控雨之能不在話下。在瑪雅,羽蛇神與雨季同來,每年羽蛇神降臨的時刻,就是播種玉米的最佳時刻。降水充沛利於玉米生長,而玉米是當時的主要食物之一。羽蛇神和中國龍的崇拜都與祈雨有關。
瑪雅文化中有兩個羽蛇神:一個是至高無上的羽蛇神,它是創造者和世界的制造者;另一個是主羽蛇神,它將自己幻化成一條蛇,可以上天入地,溝通俗世與地下世界。在中國古老傳說裏,應龍與太一神創造了世界,是為創世神龍;應龍還曾馱女媧上天朝見天帝,也曾奉命助黃帝打敗蚩尤、幫大禹治理大洪水,也算是溝通天地。
為什麽中國的龍和中美洲的羽蛇神在形象和神性上都有如此驚人的相似?我們都知道神話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當時的歷史大環境,現實是神話的基礎。例如,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創世神話都提到了大洪水,中國是大禹治水,外國是諾亞方舟渡眾生,那這就意味著那個時代確實發生過席卷全球的洪災。
回到主題,中國與中美洲遠隔萬裏,為什麽會出現如此相似的圖騰神?有沒有可能,在遙遠的古代,確實有那麽一種生物曾經那麽深遠地影響過我們的生活,中國的龍、中美洲的羽蛇神都是它的化身羽蛇神呢?
其實為什麼中國的龍和中美洲的羽蛇神在形象和神性上都有如此驚人的相似?我們都知道神話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當時的歷史大環境,現實是神話的基礎。例如,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創世神話都提到了大洪水,中國是大禹治水,外國是諾亞方舟渡眾生,那這就意味著那個時代確實發生過席捲全球的洪災。
回到主題,中國與中美洲遠隔萬裏,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相似的圖騰神?有沒有可能,在遙遠的古代,確實有那麼一種生物曾經那麼深遠地影響過我們的生活,中國的龍、中美洲的羽蛇神都是它的化身羽蛇神呢?
其實中國與中美洲相隔萬裏,卻出現相似的圖騰與神祇──龍與羽蛇。也許,這並非巧合,而是古代留下的共同記憶。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高等行星上的種族降臨過地球。他們龐大而威儀,擁有超凡能力,為了專註修行,刻意簡化了身體的代謝結構,不再像人類般被繁複生理所牽絆。那個星球的水晶是他們科技與靈性的核心:以水晶為心的飛行器可以穿越星海,改寫時間與空間的紋理。當這些羽蛇形態的存在踏上不同陸地,當地人以有限的語彙與象徵把祂們記錄成圖騰、祭祀與傳說;於是,東方的龍與西方的羽蛇神,便在各自文化中成了祂們的化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