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將會成為美國2008年總統
賽斯書 - 靈魂永生
基督的第三人格的確會以一位偉大的通靈者著稱(這就是正體,他的書將很大賣),因為就是它將要教導人類來用他們的內在感官,唯獨內在感官使得真正的靈性成為可能。當轉世的記憶浮升到意識的表面時,殺人者與受害者將互換角色(因果定律)。經由發展這些能力,人們將會對“所有生命的神聖性”有切身的認識與珍視。
有幾個在那個時代之前誕生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喚起人們的期望。有一個這樣的人已經生在印度靠近加爾各答的一個小省份裏,但終其一生他的傳教活動似乎都保持為比較地方性的。
另一位將生在非洲,一個黑人,他的主要工作將在印尼完成。以你們的話來說期望早已設立,而將會被新的先知所加強,直到基督的第三個人格真的出現。
它將把人們領到這麼多世紀以來宗教所依賴的象徵背後去探究其真意。它將強調個人的靈性經驗,靈魂的開擴性,而教人們認識他自己實相的多次元面貌…
UFO的書
第一段
這個聰明靈巧的領導人
沒有經過辛苦的選舉就成為領導者
他將獲得勝利,並成為領導的第二把交椅
他將成為中南半球的核心領導者
並尋求到白宮領導核心的認同
他將著手解決棘手的飢餓問題
第二段
這個領導者將得到有史以來最大的權力
他會從國會中得到極大的金援資助
那些有錢人將與他分享土地
但從地下獲得的財富不容易獲得利潤
第三段
他將成為無冕王在與他說同一語言的國家
他將得到大眾的推崇和極高的名聲
但他的羽翼將被削減
他的寶座將受到震撼
這隱藏在黑暗中的力量將會攻擊他
他用很多方法鼓舞白色伊斯蘭的力量來幫助他
他早年的追隨者打算要刺殺他
他的合作夥伴會用華麗的詞藻與雄辯的演說來責備他
他們的陰謀反叛將以受傷結束並為此付出代價
第四段
他前後不一的說法造成國家的大變動
他將被謀刺,而且受到重傷
很多愛他的人詛咒他、攻擊他
因為他從競選獲得好處
一個平庸的繼任者將會獲取他的地位
同時另外一個洲正在發生戰爭
<h1>印度占星家︰奧巴馬將大勝 任內血光災</h1>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印度占星家預測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將以大幅差距贏得總統選舉,但有人警告奧巴馬未來可能遭遇生命威脅。
知名印度占星家達盧瓦拉說,美國正從由巨蟹座(象徵布希總統)與雙子座統治的時代轉向水瓶座時代,這也意味著自由派思潮與容忍;因此,百分之百獅子座的奧巴馬,「是對的人,出現在對的時間與對的地方」。
這位印度時報的專欄作家告訴法新社:「獅子座的人不只是天生領袖,他們本身還有特殊的魅力。」達盧瓦拉說:「麥肯有許多優點,但是他不在這個運勢潮流中。他運勢差多了。他籠罩在獅子座的陰影下。麥肯之前運勢到的時候,他可能氣勢很好,但是現在時機不屬於他。」
孟買占星家夏瑪也預測奧巴馬將會勝選,幅度至少十%。但是他擔心二○一○年四月至二○一一年一月間,疲弱的太陽進入奧巴馬星座命盤的時候。他說:「二○一○年四月五日至二○一○年五月十六日的這一個多月時間內,對奧巴馬來說非常凶險。我真心祈禱一切無恙。」
被要求更進一步說明時,他補充說:「我看到從二○一○年四月五日開始,他的生命面臨危險。我認為有兩成五的機率化險為夷。因此他應該非常小心自己的安全,小心替他效力的人。」
奧巴馬初選勝出:能否帶來大改變備受矚目
朝鮮日報記者 金旻九 (2008.06.05 17:06)
▲(1)在母親安-鄧納姆懷裏的巴拉克-奧巴馬(2)1979年夏威夷高中畢業典禮上,奧巴馬同外公、外婆留影 (3)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法時的奧巴馬(4)2004年當選美聯邦參議員後,同妻子蜜雪兒和次女薩莎合影留念。照片=美聯社
「曾創下音樂神話的滾石搖滾樂隊的也沒這麼受歡迎過。」這是巴拉克-奧巴馬參議員今年4月在蒙大拿州拜票時,當地報紙《Montana Standard》進行採訪後,對遊說現場氣氛的描述。遊說現場被擠得水洩不通,人們用越來越快的速度高呼「我們能(Yes, We Can!)」,一位女子抱著六個月大小的孩子來到拉票會場,把孩子高高舉過頭頂,大聲呼喊「親親我,奧巴馬(Kiss me, Bama)」。
美國媒體對奧巴馬3日在民主黨初選中獲勝做出了高度評價,如:「這是美國政治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今日美國》)、「奧巴馬豎立了歷史性的里程碑」(CNN電視臺)等。
但是,直到2004年,奧巴馬在華盛頓政界還只是個不為人所知的無名小卒。雖然政治分析家們對他一路高歌猛進式的勝利感到驚訝,但他本人卻表現得非常冷靜平淡。
奧巴馬在伊利諾州任地方參議員時期,在2004年的議員選舉中完全征服「黑人候選人絕對不能當選」的選區,成為了民主黨候選人。之後又以70%比27%的懸殊票數,將共和黨候選人艾倫-基斯斬落馬下,當選為聯邦參議員。這可是在伊利諾州選舉史上票數差距最大的勝利。不過,據《紐約客》雜誌說,當時奧巴馬的表情仍舊是讓人詫異的平淡無常。
▲6月3日,奧巴馬在美國明尼蘇達州首府聖保羅市宣告勝利。圖為,奧巴馬和夫人蜜雪兒正在向支持者致意。照片=美聯社
曾負責起草美國前總統羅奈爾得-雷根演講稿的佩姬-努南評價奧巴馬說:「他超凡的群眾溝通能力不亞於雷根,再加上具有『救世主』的形象。」奧巴馬的親生父親是肯雅出身的黑人,養父是印尼出身的穆斯林。母親是貧窮的白人保險推銷員的女兒。父親的空缺和認同感的混亂,使奧巴馬在青少年時一度陷入大麻和可卡因的泥沼。但最終他還是憑藉宗教信仰克服了這一切。
經過這一過程,在他的心中萌生出了「我能!」的自信心和使命感。這也是1991年他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放棄進入前途光明的聯邦大法院的機會,而在芝加哥開始貧民運動的原動力。在困境中毫無氣餒,戰勝一切困難的奧巴馬的一生,也讓眾多美國人民為之感動。
奧巴馬在民主黨競選期間,自始自終作為「必勝者」的姿態靠近選民。這與另一位候選人希拉蕊-克林頓在選民面前流淚,要守護少數派權益的「勇士」形象形成了對比。奧巴馬強調說,自己不是單純的黑人候選人或是民主黨候選人。稱自己是希望「變化」的所有美國人的發言人,正因為這樣,自己理應當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奧巴馬將不關心政治的階層改變成了熱誠的選舉運動員。首先,他通過感人肺腑的演說給聽眾樹立起「能夠勝利」的信心,然後再拜託大家說:「一切都掌握在大家的手中」、「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滿懷信心說服你身邊的人。」在奧巴馬所籌集到的選舉資金中,三分之一是200美元以下的小額捐助。而他就是用這種方式,在今年1月份籌集到了民主黨競選史上最多的單月募捐金額3680萬美元。不過,也有人擔憂稱,認為其救世主形象最終會成為「毒藥」。因為,在現實中沒有能滿足所有人願望的十全十美的方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828/19/14y67.html
焦點人物: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

2008/08/28 12:35鄭詩韻
![]() |
(法新社科羅拉多州丹佛二十七日電) 四年前還籍籍無名的巴拉克‧歐巴馬,今天達到非裔美國人從未到達的境界:以主要政黨候選人之姿,參加總統選舉。
歐巴馬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加冕儀式,在他發表接受提名演說時達到高潮。
歐巴馬以和解的承諾撼動美國政壇,確信渴求改變的美國,經過布希總統令人深惡痛絕的八年統治,會包容他在經驗上相對的不足。
但送走希拉蕊.柯林頓之後,民主黨必須找到更堅強的人選,在十一月大選對抗共和黨對手馬侃與共和黨不留情面的政治手段。
歐巴馬初選時在工業沒落的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州與西維吉尼亞州不敵希拉蕊,似乎顯示他還無法爭取到眾多勞工階級與白人選民支持。
各界耳語議論的問題是,那是因為種族偏見,還是希拉蕊與共和黨員宣稱歐巴馬為「精英主義者」之後,選民相較之下偏好希拉蕊較為腳踏實地的形象。
歐巴馬也沒有幫上自己的忙。他曾表示,藍領選民因為對生活「不滿」,緊抓著槍與宗教不放,激怒部份選民。
諷刺的是,與前第一夫人希拉蕊及海軍世家出身的馬侃相較,歐巴馬已經克服在另一個年代、可能早讓他出局的挑戰。
歐巴馬一九六一年出生於夏威夷,父親是肯亞黑人,母親是來自美國堪薩斯州的白人,當時美國本土許多州仍不允許不同膚色的人種通婚。
歐巴馬的父親在他兩歲時拋妻棄子,母親一度需要政府糧食補助,才能餵飽歐巴馬。
歐巴馬的母親再婚後,與他的繼父前往印尼,歐巴馬就在當地上伊斯蘭學校,這點後來被右翼煽動者拿來做文章,指歐巴馬私下信奉伊斯蘭教,但是事實上,當歐巴馬之前的本堂牧師引起爭議後,證實歐巴馬是基督教徒。
歐巴馬的母親之後繼續學業,歐巴馬則回到夏威夷與外公外婆同住,在那裡度過少年時期後,前往紐約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根據他的暢銷自傳,當時他一度嘗試所謂的軟性毒品。
歐巴馬接著前往著名的哈佛法學院就讀,成為深具影響力的「哈佛法律評論」首位非裔主席,後來他婉拒多個薪水豐厚的工作機會,在芝加哥擔任社區組織工作者。
一九九二年歐巴馬與同為律師的蜜雪兒結婚,並在芝加哥政界崛起。房地產開發商瑞茲哥是歐巴馬從政初期的金主,現在被判賄賂罪。
歐巴馬在二零零四年的民主黨全代會上發表振聾發嘳的演說而聞名全國,並以全黨團結的訊息,讓他在當年十一月獲選聯邦參議員。
二零零七年二月,歐巴馬在伊利諾州舊州議會的階梯上大膽宣布參選總統,這裡也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總統林肯呼籲「分裂的家(美國)」團結或崩解的地點。
本月二十二日歐巴馬回到同一個地方,正式宣布選擇資深參議員拜登為競選搭檔。對共和黨員來說,這個選擇凸顯歐巴馬缺乏經驗。
歐巴馬現在站上總統大選的舞台,能否再寫歷史,端看十一月四日總統選舉的結果。
早年生活及事業
巴拉克·奧巴馬生於夏威夷州檀香山,父親老巴拉克是生於肯尼亞的盧歐族人,母親安(Ann Duham)生於堪薩斯州的威奇托[3],祖父為英國殖民統治肯亞時期之公務員(公僕)。
[編輯] 成長時期
奧巴馬的父母在位於檀香山瑪諾亞之夏威夷大學相識,當時他的父親以國際學生身份在校求學。在奧巴馬2歲時,父母分居,隨後離婚。他的父親便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最終返回肯尼亞[4]。而她的母親則嫁給了一位印度尼西亞籍的學生Lolo Soetoro,並誕下一個女兒。奧巴馬六歲時,與母親一家遷居到雅加達[5]。四年後,奧巴馬回到夏威夷,與外祖父母住在一起[6]。從五年級起,奧巴馬就讀於位於檀香山的大型私立學校Punahou學校[7],且於當地讀到12年級,於1979年畢業[8]。
奧巴馬21歲時,父親在肯尼亞遭遇一場車禍去世[9]。母親在他的1995年的回憶錄《我父親的夢想》出版幾個月後去世[10]。
在《我父親的夢想》中,奧巴馬描述了自己在母親的白種美國中產家庭成長的經歷,它對於自己早逝的黑人父親的信息多來自於家庭故事和照片。對於童年,奧巴馬寫道:「我的父親與我身邊的人完全不同——他的皮膚像瀝青一樣黑,我的母親卻像牛奶一樣白——我對這一點印象深刻。」[11]在青年時,奧巴馬因為自己的多種族背景,很難取得社會認同。他回憶自己當年吸食大麻和可卡因,為了「將『我是誰』的問題擠出腦袋」[12]。
[編輯] 大學時代
高中畢業後,奧巴馬在加州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求學兩年,隨後轉至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哥倫比亞學院,在那裡主修政治學及國際關係。在1983年取得文學士之後,奧巴馬在國際商務公司工作了一年。1985年,他遷往芝加哥,主持了一個非營利計劃,以協助當地教堂為窮困的居民組織好職業訓練[13][14]。
[編輯] 法學院時代
奧巴馬於1988年進入哈佛法學院。1990年2月,由於被選為首個哈佛法律評論的首位非洲裔美國人主席,奧巴馬首次獲得了全國性的認可[15][16]。1991年奧巴馬在哈佛獲得了「極優等」(拉丁文的學位榮譽,magna cum laude)法學士的學位。[14]回到芝加哥後,奧巴馬主持了一次選民登記運動,且為民權律師事務所Miner,Barnhill & Galland工作。後來,自1993年至2005年競選聯邦參議員的12年中,奧巴馬一直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職憲法講師[14]。
[編輯] 州議員生涯
奧巴馬與布殊接見外賓
奧巴馬與其家人1996年,奧巴馬從芝加哥第十三區,南部的海德園(Hyde Park)區被選入伊利諾州議會。2003年1月,當民主黨重新取得議會的控制權,他被提名為州衛生與公眾服務委員會主席[17]。在奧巴馬的立法提案中,他幫助編撰了工作所得抵稅法(Earned Income Tax Credit),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還為一些致力於無法承擔健康保險的居民的立法相關項目,更協助通過增加對艾滋病預防和病人照料的項目增加預算[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