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01, 2008

魚訊-台灣的大量死魚之謎

新浪科技訊 據《真理報》6日報道,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正在不斷從融化的永凍土層中大量釋放出來,其洩出的數量之大出乎人們的預料,如同研究人員警告的那樣,這種現象可能引爆氣候「定時炸彈」。  週四刊登在《自然》上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甲烷是一種威力為二氧化碳23倍的溫室氣體,這種氣體正快速從永久凍土層怪中釋放出來,其釋放的速度比原先估計的要快5倍。 量從海底冒出的甲烷除了會啟動全球氣候暖化的機制之外,也能夠摧毀原本穩定的海底地層,而在近海可能引起大陸架坍塌。因此,將來當人類計劃開採這些可燃冰礦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到水合甲烷可能帶來的危險。科學家在此次研究中運用了更為精確的全新測量技術。  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的凱迪·沃爾特是這篇報告的第一作者,他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甲烷釋出的影響力巨大。」美聯社也報道說,甲烷已經大量釋出,而且更為糟糕的是還會有更多氣體進入大氣。」甲烷水合物的分布多侷限於極區(polar regions)與深海區(deep oceanic regions)等沉積速率快且富含有機質沉積物之地區。在極區,甲烷水合物多賦存於陸域與陸棚淺海區的永凍層中;在深海區,甲烷水合物多產於陸緣外側且海底水溫溫度低的大陸斜坡與隆堆沉積物中。依照賦存位置來分類,則可分為陸域及海域,甲烷水合物二類甲烷水合物生成且分布面積較廣的可能潛存區,包括有東北海域的宜蘭海脊-沖繩海槽、東南海域的南縱海槽及西南至南方海域(澎湖峽谷-枋寮峽谷)的大陸斜坡與隆堆等地區。。因為海水變熱而溶解,如果死魚之謎是海底甲烷造成那ufo書中寫的大地的地圖燮了大的城市下沉,海水滾燙。有些城市溫度到45~50度。饑餓成了最大的勝利者.已經快到了,海底甲烷出現加上夏天的高溫海水滾蕩不遠這太太....可怕海底生物將全部死光,如今人類還完全沒有感到問題已經很嚴重國內外也是一樣新聞一堆



http://tw.info.search.yahoo.com/search/news?ei=UTF-8&p=%E6%AD%BB%E9%AD%9A&fr2=tab-web&fr=yfp

http://www.google.com/search?q=Fish+found+dead&sourceid=ie7&rls=com.microsoft:en-US&ie=utf8&oe=utf8



http://news.search.yahoo.com/search/news?ei=UTF-8&toggle=1&fr=yfp-t-501&cop=mss&p=Fish%20found%20dead






魚訊-澎湖魚群死亡事件



公視-我們的島 第442集



農歷過年期間,正當人們歡慶這個傳統假期,一張來自離島澎湖的求救照片,敲響澎湖海洋生態的警鐘,揭開魚群大量死亡事件的現象。望安國中校長洪嬡慧,在二月十三日學校開學後,前往海邊查看,發現望安嶼沙灘遍布死魚,數量之大從未見過。她覺得事態嚴重,決定對外求救,喚起社會的關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fB3xrspBKs



魚訊-綠島死魚之謎 (2008/3/20 )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第442集



文字:陳慶鍾、陳佳珣(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慶鍾、陳志昌、陳忠峰(公共電視記者)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鄭明修老師,捎來一個訊息,並且夾帶圖檔,圖片是綠島岸邊的死魚,每天都有,而且魚都很大。這在之前,綠島從來沒發生過。

 http://www.youtube.com/v/2scdVKc_U8E&hl=zh_TW





海底甲烷/北極凍土甲烷釋放的數則影片




 



海溫增高 甲烷將變成氣態大量釋放大到空氣中


甲烷是超級溫室氣體


NASA首席氣候科學家詹姆士韓森說會令全球暖化一下子越過臨界點


美國NBC新聞報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daR33FqnfU&feature=related


 


兩個影片:挖掘冰下的甲烷點火燃燒


北極圈凍土下面蘊含大量甲烷


專家表示溶解後甲烷釋放將造成全球暖化的急遽惡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mmtSj7hZG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36EoEuKjVg&feature=related


 


國家地理頻道:地球平均溫度增加六度會怎樣?


答案是地球末日的來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8qmaAMK4cM&feature=related



http://cgsweb.moeacgs.gov.tw/Result/Hydrogeo/ch/%BA%F4%AD%B62.htm








澎湖寒害後,近海漁撈影響不大,淺棚海釣則幾乎全軍覆沒,有釣客投下滿滿魚餌,魚簍還是空空的。海底魚屍開始漂上岸,一片死寂氣息仍未散,應驗了澎湖漁村流傳的諺語:「一冬死魚,三冬沒得討」。


 


寒害的衝擊已開始發酵,或許因天候尚未穩定、也可能因漁民預期不會有好收穫,各漁港漁船多暫時休漁,不出海作業。


 


風櫃里六十多歲老船長高輝宏說,農曆過年後至今未出海打魚,擔心捕不到魚,乾脆休息一陣子;鎖港里五十三歲船長翁清闊說,陸續出海四、五趟,前往東吉島、黑水溝海域拖網作業,因離岸約十多浬,漁獲雖稍減少,但影響不大,深海受寒害的衝擊較小。


 


最可憐的是依賴澎湖潮間帶及淺棚維生的釣客,底棲魚類石斑、黑尾冬、鸚哥、碟魚等數量驟減,幾乎釣不到魚,傳統漁市場也顯得冷清。


 


釣客張順賢說,根本不用出海釣魚,出海只是白白浪費時間、浪費油錢、餌料。有些同好不信邪堅持出海釣魚,果然是滿滿的餌料出海,空空的魚簍回來。


 


至於每年夏季澎湖最熱鬧的全國磯釣賽,釣友們仍興致勃勃想來澎湖一探究竟。但相較往年上百人的場面,如今報名冷清,只有廿多人。


 


澎湖縣環保局動員五鄉一市各清潔隊、社區、志工隊等淨灘清理魚屍,截至目前清運約八十噸,初估已完成七成。


 


參考台灣周圍海域的水深與地形圖,理論上台灣周圍陸緣海域深度300公尺以上的大陸斜坡與隆堆等處,均可能有甲烷水合物的賦存,範圍包括東北海域的沖繩海槽至東南海域的南縱海槽,及澎湖峽谷-枋寮峽谷等西南部與南部陸緣海域。如果將甲烷水合物視為一項可開發利用的天然資源,則必須考慮其蘊藏量,基本條件是甲烷水合物賦存層的分布範圍需寬廣;綜合海底地形及現有地質構造資料,初步推測適合甲烷水合物生成且分布面積較廣的可能潛存區,包括有東北海域的宜蘭海脊-沖繩海槽、東南海域的南縱海槽及西南至南方海域(澎湖峽谷-枋寮峽谷)的大陸斜坡與隆堆等地區。


目前台灣西南-南部海域(枋寮峽谷以南)陸緣斜坡之增積岩體(accretionary prisms)—馬尼拉海溝與北呂宋海槽之間,從700~800公尺到3000多公尺深的海床下,其震波反射資料顯示有海底仿擬反射的現象(圖八);此外,該區常伴隨有噴氣及泥火山等輔助證據,均指示該區應有甲烷水合物的賦存。惟仍需進行高解析度的震測分析,以進一步確認甲烷水合物賦存層的分布情形。

南市運河死魚飄惡臭 居民反胃



自u31; 更新日期:2008/04/01 04:09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運河樂利橋附近最近出現大量死魚,魚屍隨著潮水上下漂流,在太陽曝曬下,發出刺鼻惡臭,沿岸居民都快受不了。


 


環保局昨天派人前往勘查,初步研判是氣候變化造成。水土課長周妙旻表示,根據環保局過去在運河進行的水質監測,健康路樂利橋是屬於水質較好的河段,因此應該不是水質造成的,而是前幾天的天氣突然轉熱,河水的溶氧驟降,才會造成魚兒死亡。


 


環保局表示,近日將尋求附近漁民協助打撈,或承租竹筏進行打撈。


 


市民表示,運河死魚已經出現三、四天了,有的魚屍開始腐爛,隨著潮水四處漂流,臭味四溢,早上要前往附近運動,聞到臭味都會讓人反胃。


 


他表示,這些死魚,當地漁民俗稱為「港內烏」,是烏魚的一種,每尾都有一尺長以上,前幾天天氣比較熱,惡臭難當,希望環保局趕快派人清理魚屍,否則天氣轉熱,將嚴重影響附近社區的環境衛生。


科學家發現甲烷是引發全球變暖的定時炸彈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51208/19/3nc2.html 

http://tech.sina.com.cn/d/2006-09-07/09061123892.shtml

  

新浪科技訊 據《真理報》6日報道,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正在不斷從融化的永凍土層中大量釋放出來,其洩出的數量之大出乎人們的預料,如同研究人員警告的那樣,這種現象可能引爆氣候「定時炸彈」。

  週四刊登在《自然》上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甲烷是一種威力為二氧化碳23倍的溫室氣體,這種氣體正快速從永久凍土層怪中釋放出來,其釋放的速度比原先估計的要快5倍。   

科學家在此次研究中運用了更為精確的全新測量技術。

  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的凱迪·沃爾特是這篇報告的第一作者,他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甲烷釋出的影響力巨大。」美聯社也報道說,甲烷已經大量釋出,而且更為糟糕的是還會有更多氣體進入大氣。」

  據《自然》報道,隨著氣溫上升,融化的永久凍土層在西伯利亞形成了一些湖泊,科學家早就知道,這些湖泊正在釋放甲烷這種比二氧化碳破壞力更強的溫室氣體。但是要想對已經釋出的甲烷進行量化卻是項棘手的任務。事實上,不斷流動的的河水中釋出的甲烷並不多,絕大多數甲烷氣體都從分散的地點冒出的氣泡,這種隨意釋出的甲烷佔了甲烷總釋出量的95%。

  為解決這一問題,由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的凱迪·沃爾特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步行至位於西伯利亞東北研究所附近的兩個冰凍湖,查明甲烷釋放區的精確位置,結果發現冰層之下的許多小洞正是氣體洩出的地方。某些位置氣體洩漏過於劇烈,以致於冰凍表層被這些溫暖氣體所融化。

  第二年,春天研究小組又回到此地,在那設置了1米寬、傘狀軟管,以此來獲取、測量該氣體:共有25個軟管被隨機地置於各個角落,其中16個再次被測出是甲烷釋出源,而這16個位置在冬季時就被確定為源頭了。研究小組還對另35個湖泊進行了調查,並對北部西伯利亞的60個湖泊進行了空中拍攝,以保證他們所進行的兩項研究並非是個例。

  據這些科學家推斷,研究結果顯示北部西伯利亞當前已釋出380萬噸的甲烷,這比以往的估算要高出5倍之多。這一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上,文章指出,北半球濕地中甲烷氣體的釋放總量可能比預計的多出10%到63%。(楊孝文 任秋凌)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2111

化學:甲烷的危機



編輯 Alan Kuo 報導


以往我們一聽到溫室效應,第一直覺都會聯想到二氧化碳。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甲烷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是超乎我們之前所想像的。加州大學專門研究古老海洋地質學家Tessa Hill等從觀察聖巴巴拉市(Santa Barbara)週圍海洋底部沉積物之後發現了這個問題。



從海床滲漏出來的石油可能會比人類使用內燃機所造成的氣候變遷還要嚴重,因為這些石油含有豐富的溫室氣體-甲烷。他們發現當全球氣候變遷的同時,海底石油和甲烷外洩的情形也跟著活躍起來。證據是大約在11,000 還有15,000年前的兩次主要暖化時期,沙土中油溚的含量比平常還多了3倍之多。這個現象顯示說在這個時期中,有3倍的石油從岩石的縫隙中外洩出來,同時也有3倍的甲烷跟著外洩出來到大氣中。



甲烷除了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之外,還要注意到它對大氣所帶來其它方面的危險。一般而言,像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這種有害氣體,在大氣中會和氫氧根結合而轉換成其它的分子。但是如果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太多的甲烷氣體,會增加甲烷分子和這些有害氣體結合的機會,而大大地減低了大氣原本自行清除污染物的能力。



存在於海洋底層的可燃冰-水合甲烷,是天然氣和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外形與冰相似。由於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氣體,因此極易燃燒。水合甲烷一方面是人類未來能源的新希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為人類帶來一些危機。大量從海底冒出的甲烷除了會啟動全球氣候暖化的機制之外,也能夠摧毀原本穩定的海底地層,而在近海可能引起大陸架坍塌。因此,將來當人類計劃開採這些可燃冰礦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到水合甲烷可能帶來的危險。

Up To One Million Fish Found Dead In Thai River








illustration only

by Staff Writers

Bangkok (AFP) Mar 13, 2007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farmed fish have been found dead in one of Thailand's key rivers, the fisheries department said Tuesday, prompting fears that factories were polluting the waterway. Parts of the central provinces of Ang Thong and Ayutthaya along the Chao Phraya river were officially declared disaster zones Tuesday, after the fish started dying there on Sunday night.

Officials said they were still trying to determine what had caused the deaths of up to one million caged tubtim fish, a type of tilapia,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long the river about 100 kilometres (60 miles) north of Bangkok.


Jaranthada Karnsasuta,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fisheries department, said a sudden lack of oxygen in the water killed the fish.


"Oxygen in water is very poor. Some reported zero to 0.5 percent of oxygen in the water, while fish need more than three percent to survive," he told AFP.


He said they were currently investigating two possible explanations -- that a sugar boat which capsized earlier this month released toxic byproducts into the river, or that upstream factories had polluted the waterway.


Local villagers and farmers suspect that factories, including one that produces the food additive monosodium glutamate, had released untreated water into the Chao Phraya, which flows down to the capital Bangkok, Jaranthada said.


 




Up To One Million Fish Found Dead In Thai River


 


   
                         

認識甲烷水合物



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s)簡稱為氣水合物(gas hydrates),是由主成分水分子組成似冰晶籠狀架構,將氣體分子等副成分包裹於結晶構造空隙中之一種非化學計量(non-stoichiometric)的籠形包合物結晶。所包合的氣體分子組成可能有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異丁烷(C4H10)、正丁烷(C4H10)、氮(N2)、二氧化碳(CO2)或硫化氫(H2S)等。自然界產出的氣水合物所含氣體分子組成常以甲烷為主,故也有些學者將氣水合物通稱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由於它是一種非化學計量性的籠型結晶化合物,甲烷氣與水分子的結合不需任何鍵結(如化學鍵或離子鍵等),此特性與一般依庫倫力鍵結形成的水合物(如鹽與水)完全不同,為避免字義上的混淆,部份學者稱之為甲烷氣水包合物(methane clathrate)。不過,大部分學者仍習慣稱為甲烷水合物,本文亦沿用甲烷水合物一詞。


甲烷水合物可將甲烷氣富集於似冰晶的結構空隙中,是一種在低溫高壓(< 7℃、> 50大氣壓)下的準穩定態(metastable)結晶產物。如果將1立方公尺的甲烷水合物,置於標準溫壓(0 ℃、1大氣壓)條件下,理論上可解離產生0.8立方公尺的水及150-180立方公尺的甲烷氣。


甲烷水合物外觀猶如純白潔淨之半透明至不透明狀的冰塊,常溫常壓的環境下,很容易解離成甲烷氣與水,只要有火源將它點火燃燒,即可自我持續燃燒直至殆盡,形成冰火或水冰火共存的特異現象。因此,也有人稱甲烷水合物為可燃燒的冰塊(burning ice)。



受限於溫度、壓力、水與氣體分子組成、及需要大量甲烷氣供應源等生成控制因素,甲烷水合物的分布多侷限於極區(polar regions)與深海區(deep oceanic regions)等沉積速率快且富含有機質沉積物之地區。在極區,甲烷水合物多賦存於陸域與陸棚淺海區的永凍層中;在深海區,甲烷水合物多產於陸緣外側且海底水溫溫度低的大陸斜坡與隆堆沉積物中。依照賦存位置來分類,則可分為陸域及海域甲烷水合物二類。


利用岩心或氣體樣品、海底仿擬反射、電測、海底氣體噴柱、岩心孔隙水的氯離子濃度異常等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及地質學之分析資料,可以探知或推測具有甲烷水合物賦存徵兆之位置與分布情形。依據Kvenvolden and Lorenson (2001) 的資料彙整顯示,目前全球已探知賦存有甲烷水合物的地區增加到77(圖四),其中35處在太平洋(P1-P35)3處在印度洋(I1-I3)19處在大西洋(A1-A19)3處在北極海(N1-N3)4處在南極洲(S1-S4)5處在大陸內海或湖泊區域,8處在陸域(C1-C8);目前已有19處甲烷水合物賦存區已確實採到甲烷水合物標本。


海域沉積物中甲烷水合物之產狀主要受控於沉積物的粒徑大小。一般而言,粗粒沉積物中氣水合物多產於沉積物顆粒的間隙中,而在細粒沉積物中,甲烷水合物多以團塊狀、薄層狀或透鏡狀產出。觀察深海鑽探所採得含甲烷水合物之岩心,發現其產狀主要有分散狀(disseminated)、薄層狀、團塊狀、厚層塊狀等類型,其顏色多呈白色、淡黃色、琥珀色或暗褐色等



江蘇丹陽發現6口「沸井」



http://news.wenweipo.com/2008/03/30/IN0803300045.htm

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沙潤表示,「沸井」屬非常奇特的地質現象。從地質構造看,延陵鎮處於直溪凹陷的一部分。這個凹陷中有著名的直溪鹽礦,含鹽地層很可能延伸到這一地區。該區有斷裂通過,含鹽地層中揮發性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多種氣體物質通過斷裂湧出地表,因此使地表積水冒泡,這六口井中氣泡相對多一些。至於各井水色和味道的不一樣,是因為井水所含物質的組合略有區別造成的。


 東南大學旅遊學系主任周武忠教授認為,沸井裡冒出的氣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甲烷,這種現象是由這裡獨特的地質環境演變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沸井」周邊原是一大片低窪地,遠古時曾是一個大湖泊。由於氣候濕潤,湖內植物生長茂盛。後來,湖泊縮小,被泥沙淤塞,成為沼澤灘地,植物更加茂盛。在漫長的地質演化中,大量沉積的動植物被埋入地層,經過物理化學作用形成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這些氣體儲存於地層深處的孔、洞、裂縫中,順著細小的孔道湧出地表,恰巧遇到水域就形成了「沸井」。

第三世界大戰就快打了